張磊
(接5月27日第六版)
在老師的影響下,我對古典詩詞和現(xiàn)代詩歌產(chǎn)生了濃厚的興趣。老師鼓勵我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經(jīng)典名著,抄寫背誦名家詩詞,并為我開列了《詩經(jīng)》《古文觀止》《唐詩三百首》《唐宋詞選》等書,以及普希金、歌德、拜倫、雪萊、賀敬之、艾青、郭小川等人的詩選,讓我逐一閱讀背誦,還把自己珍藏的泰戈爾的《飛鳥集》《園丁集》《吉檀迦利集》借我抄錄誦讀。也許是“師”緣結“詩”緣吧,回想在淮師和老師相交相處的那段時間里,春夏秋冬、寒來暑往,我和老師或漫步校園湖畔交流學習心得,或圍爐夜話共品紅薯粥香,其情也滔滔,其樂也融融……“天空中不留下鳥的痕跡,但我已飛過”,我們心生羽翼,和泰戈爾一起飛翔;“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,如情似夢漓江的水”,我們以心作舟,與賀敬之暢游漓江;“秋光如同發(fā)亮的汗珠,飄飄揚揚地在平灘上揮灑”,我們沿著郭小川的詩行,一起走進團泊洼的秋天;“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”,我們挽著雪萊的衣袖,共同迎接新春的到來……
老師,與你相識相處,我幸甚至哉!
春燕正呢喃,又到折柳別。轉眼間,兩年的淮師學習倏然而過。畢業(yè)在即,我面臨就業(yè)的選擇。那天晚上,老師把我找去,是話別,更是開啟我走上社會的新起點。老師關心我的畢業(yè)去向,詢問我的就業(yè)想法。我說,一個從坷垃窩里爬出來的農(nóng)家孩子,無枝可依,沒有選擇,聽天由命吧。老師理解我此時此刻的心情,為了給他的愛生盡量爭取多一些的就業(yè)機會和條件,他多方咨詢,四處奔走,煞費苦心。他把我的學習成績和班級表現(xiàn),向時任淮師校長盧懷璋作了詳盡匯報,打算把我留在淮師函授部工作。后經(jīng)盧校長推薦,我被分配到鄲城縣教育局機關工作。
不忘母校的榮光,牢記恩師的教誨,我勤勉工作,刻苦學習,很快進入角色,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高度評價。一年后,征得縣教育局領導的同意,我考取了河南教育學院中文系,獲得了珍貴的學習機會,也終于圓了我的大學夢。四年帶薪脫產(chǎn)學習,1988年畢業(yè)后經(jīng)組織考核選調(diào),我到了鄲城縣委宣傳部工作。期間,我借下鄉(xiāng)調(diào)研之便,采寫了一些新聞稿件和調(diào)查報告,時常見諸刊物報端,由此也引起了縣委領導的關注。1990年8月1日《周口日報》正式創(chuàng)刊后,為了加強對鄲城的宣傳力度,縣委和報社接洽,想選調(diào)一名同志到報社工作。1992年10月,經(jīng)時任鄲城縣委副書記張寧萍代表鄲城縣委推薦、地委宣傳部考察,我來到了周口日報社,成為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。真是天緣難卻,我又遇到了郭學禮老師,也正因老師的燈火燭照,我才得以正確地調(diào)整人生坐標,在新聞的天地間展翅翱翔。
周口,我人生旅途中的又一個十字路口。初到報社,面對新的工作、生活環(huán)境和人際關系,一種不適應感與日俱增。鄲城,有我的親人、我的妻女、我的同事和朋友;而在這里,食宿無著,終日魂不守舍,甚至一連幾天牙不刷、須不刮,一臉憔悴、一身疲憊,滿心思都是“曰歸曰歸,心亦憂止”,對業(yè)務工作更是了無興致。正當我抱定放棄報社工作的念頭時,老師來到我的身邊,春風細雨,開智明道:戀家愛女,人之常情;人生百年,事業(yè)為重。暫時沒住處,咱們住在一起;沒吃處,咱們自開爐灶。我來周口之前,老師業(yè)已調(diào)到周口聲屏報社工作,任副總編輯,已經(jīng)成了辦報的行家里手。他組織“新春猜謎大獎賽”“有獎征文”“去一字獎百元”等一系列讀者參與辦報活動,把《周口聲屏報》辦得風生水起、家喻戶曉,發(fā)行量一度達到十幾萬份。當時,老師和幾位“單身漢”同事在閆莊胡同合租一處民宅,吃住在一起。在老師的關愛下,我也在這里安了家,成為這個“大家庭”的一員。以后的幾年時間里,老師就像一位“大兄長”,領著一幫“小兄弟”,快樂地工作學習著,快樂地生活忙碌著。
跟著老師,我很快掌握了和諧、比例、均衡、秩序等《報紙編輯學》的精髓,學會了版面的美化與設計,懂得了稿件的組合與搭配,成為周口日報社的業(yè)務骨干,采寫編發(fā)的稿件連年獲獎,人物通訊《甜甜的葡萄酸溜溜的路》獲河南省好新聞獎,一時間成了報社同仁每每“品味”的典范之作;我和總編室同事共同創(chuàng)設的《百姓百味》專欄,被時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、宣傳部長的林炎志批示給全省新聞單位推廣學習。我本人也先后被評為全市優(yōu)秀新聞工作者、周口市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。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,我獲得了新聞主任編輯職稱,業(yè)務和工作能力不斷提升,先后成為報社重要部門的負責人。我深知:我個人的一切進步、一切榮光,根之于老師那一盞照我前行的燈火……
老師對我的關愛和影響,可謂無時不在、無處不為,有一件事令我終生難忘。一次因喝酒過度,感情沖動,我提著行李還是要離開報社回老家。老師對我進行了嚴厲批評,用自己醉酒的教訓為我“開示”,拿出自己的《醉酒歌》給我“醒酒”:
布衣男兒風流漢,
勝友如云日夜酣。
鯨吞龍吟逞英豪,
杯舉箸落驚四筵;
千金散盡樂逍遙,
一醉瘋透賽神仙。
義膽俠肝博美名,
枉為他人作笑談。
老師的現(xiàn)身說法、苦口婆心、循循善誘,使我引以為戒,也堅定了我收心改性、踏實工作的決心和信心。老師為了給我作出榜樣,發(fā)誓戒酒,25年沒喝過一滴,立志戒煙,25年來沒吸過一口。這就是我的老師,嚴于律己,說到做到,以身示范,堪為師表。
在后來的日子里,我和老師不棄不離,相處如昨。繼周口聲屏報社之后,老師又先后到周口電視臺、周口人民廣播電臺擔任部門或單位領導職務。他每到一處,放不下的是筆桿,離不開的是業(yè)務。作為廣播電視系統(tǒng)的“一支筆”,那幾年,他不僅起草了廣電系統(tǒng)的許多重要材料,也是全系統(tǒng)新聞獲獎數(shù)量最多的。他常年被抽調(diào)到市委參與重大宣傳活動和英模人物材料的寫作,申鳳梅等英模報告團的講稿,多出自他的手筆。內(nèi)退后的這些年,他憑著慧心妙筆,外出打工,從事文案寫作和企業(yè)策劃。他為河南廣電廳節(jié)目改革建言獻策,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作專題宣傳,為河南省交通廳領導撰文,為國家新聞出版署編纂《中國出版年鑒》……每到一處,他付出的是心血,留下的是清名,腳踏蓮花,步步生香。再后來,老師被多家媒體聘為特約撰稿人,為《黨的生活》等撰稿數(shù)百篇。十幾年來,他緊跟時代,筆耕不輟,懲惡揚善,激濁揚清。他以“郭路人”為筆名,在媒體發(fā)表文章,為政府和企業(yè)排憂解難,為弱勢群體主持公平正義。
這就是我的老師,妙手文章能濟世,鐵肩道義闖天下。
老師育人有道、教子有方。他硬生生把自己的兒子從一個厭學少年培養(yǎng)成公派留美博士,三十多歲就成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、上海市青年科技拔尖人才;在他的言傳身教下,他的外甥也從周口師范學院起飛,成為國防科技大學的在讀博士;許多親朋好友原本基礎較差的子女,也在他的策劃引領下,升學晉級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。當年跟隨老師在《周口聲屏報》和廣播電視臺的師弟師妹及其追隨者中,許多人如今事業(yè)有成、名顯一方。
這就是我的老師、我們的老師,他古道熱腸、春風化雨,不計名利、甘為人梯,親友愛生、沛然如霖。這就是我的老師,他不薄遐邇、玉露生輝,重情重義、皓然似月。
如今,老師已退休多年,含飴弄孫之余,仍伏案筆耕、著書撰文,屢展力作精品。在師,他德高可范;在業(yè),他堪為耆英。
老師,我永遠的心燈?。ㄈ耐辏?/p>